零排放回收设备成功案例
在化工废水处理过程中,许多企业会因工艺需要而产生高盐度废水。长期以来,在行业内外的期望、检查甚至要求下,高盐度废水的最终处理在很多企业的环评报告中被描述为“零排放”。
那么到底什么是“零排放”?“零排放”是不是说只要水回收利用,就可以零排放?在“零排放”水处理过程中,最终固体结晶盐的处理应该如何定义?
2004年,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宋瑞祥主编的专著《零排放——后工业社会的梦想与现实》出版,对零排放做出了权威性的诠释。所谓零排放,字面意思是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零浪费,是指将污染物的排放量无限减少到零的活动。在处理污染物的过程中,如果不处理最终的固体结晶盐,无疑会产生新的固体污染物,所谓的“零排放”在偷换概念后会成为一个伪命题。
虽然许多企业的环评报告描述了废水处理的“零排放”过程,但在实际应用中会发现,只有少数企业有条件最终实现零排放。比如某些行业的含盐废水成分比较单一,通过膜浓缩、蒸发浓缩、蒸发结晶技术等工艺流程最终得到质量较好的固体盐,甚至有很好的市场。最后,所有蒸馏水循环使用,盐转化为产品,实现真正的“固液零排放”。
设备优点 EQUIPMENT ADVANTAGES
但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,由于废水含盐量复杂,仅靠简单的蒸发很难最终实现“固体废物零排放”。如果盐没有分离,最终的固体杂盐基本上应该作为固体危险废物处理。目前我国固体危险废物处理成本在3000元/吨以上,甚至高于前期膜浓缩、蒸发浓缩、蒸发结晶的成本之和。因此,在整个高盐度废水处理过程的设计中,如果最终的固体产品可以作为产品出售,而不是危险废物处理,将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。
这里应用了另一个概念,即“盐分离处理”
所谓盐分离处理,就是根据溶质在溶液中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,利用相图理论来分离盐,得到不同的盐产品。现有的盐分离工艺一般是热盐分离和冷盐分离。热盐分离工艺最广泛应用于“钾钠分离(氯化钾和氯化钠)”和“盐湖化工盐硝分离(氯化钠和硫酸钠)”领域,而冷盐分离工艺广泛应用于“氯碱化工电解氯化钠溶液脱硝”、“AC发泡剂生产过程中碳酸钠脱除”和部分反应溶液净化等领域。当然,有些生产工艺可以采用冷热盐分离,如“盐硝分离”。